首先,我们来对所有的政治体制做一个大体的分类,这里涉及到很多人在中学时代就接触过,但却没有弄清楚其真正含义的两个概念:国体和政体。
国体指的是国家权力的来源。政体指的是国家权力的去向,国体决定了这个国家是属于谁的;而政体决定了国家权力的分配方式。国体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主权在君或主权在民。政体上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两类,即独裁或共和。
这样,在国体和政体这两个维度上,我们就可以把通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分为四个类别:君主独裁,君主共和,民主独裁以及民主共和。
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了,你这是胡扯吧,民主和独裁不是反义词吗?怎么能把它们放在一块儿?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误解,也是被很多人混淆的概念。民主的意思是主权在民,其反义词是主权在君;而独裁意味着集权,其反义词是意味着分权的共和。这里说的民主独裁制,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做民主专制,走到极端就称为寡头制。在这种体制下,统治者虽然承认国家的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但是采用独裁的方式来分配、使用这权力。这样是不是好理解一些?寡头制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由民主选举出来的希特勒建立的纳粹德国的独裁体制。同样是独裁体制,这种民主独裁体制的权力斗争常常比尊重、继承传统的君主独裁更为险恶,更无所顾忌,对人民也更狠毒。
再来看这里说的君主共和制,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贵族制。在这种体制下,君主和贵族精英们共享权利金控配资·,有一定的分权制衡机制。典型的案例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
我们先从国体这个维度来看。君主和民主这两种国体,它的主要区别在于政权的产生形式。当主权在君时,政权的合法的产生形式主要是来源于传承。比如世袭或者禅让,当然也有武力夺权的。当主权在民时,政权的合法的产生形式主要是来源于选举,所以是否有选举这个赋予权力的过程,是民主国体和君主国体的主要区别。
再从政体这个维度看。独裁和共和这两种政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政权的分配形式是集权,还是分权。共和要依靠超然独立的法律制度来分配和制衡权力,而独裁则必然导致权大于法。所以,是否有独立的法治来制衡权力,乃是共和政体和独裁政体的主要区别。在欧洲启蒙运动前,世界各国的国体大多属于君主制,在东方以君主独裁制为主,在西方则是以君主共和制为主。
在西方,还曾出现过古希腊的民主国和古罗马的共和国两个异类。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都可归为民主共和制这个大类,但是古希腊更偏向于民主,古罗马更偏向于共和。
这里稍微谈一下民主与共和的区别。民主与共和的内在理念是不同的,当民主原则不仅被用在权力的来源上,还用在权力的分配上时,民主更侧重于体现多数人的意志。而共和,更侧重于不同人群和力量的平衡。民主的分配理念在于无差别的公平,最关注的是赋予权力的过程,要求按照人人平等的原则分发权力,再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行使权力,但是对行使的后果却不做过多的要求。然而,共和则不同,共和奉行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是让每一个集团都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也更关注权力行使的后果,关注效率。民主的基本特征是由多数人做主,而共和的基本特征是由源于传统的法律作主,民主可以很简单,但共和必定不容易。
古希腊时代的民主就是比较简单的民主制,对于权力的来源和分配都采用民主原则,缺少共和的理念和操作技术。这种民主制的低效率缺陷在雅典对抗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显露无疑。实行民主制的雅典,顺理成章的败给了实行寡头专制的斯巴达。而整个古希腊民主城邦,最后也顺理成章的败给了实行君主独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斯多德以及亚里斯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同为古希腊晚期集大成的哲学家,他们都认为民主制是极其糟糕的制度。民主制依赖于平民意志,而在野心家的怂恿下,平民意志很容易走向偏激。所以,民主制极不稳定,很容易走向极端化。正是这种糟糕的民主制度用多数投票的方式处死了他们的老师苏格拉底。柏拉图心中最好的政体是哲人王,也就是由一个智者来当国王的君主制,而亚里斯多德心中的理想政体则是共和制。
共和制真正走上历史舞台是在后来的古罗马时代。在古罗马的西塞罗看来,古罗马共和国的共和制综合了此前曾经流行的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这三种制度各自的优势。古罗马的共和制设立了类似于君主制的执政官,类似于贵族制的元老院,还有类似于民主制的公民大会和监察官。这三方面的设计使得各个阶层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代表,互相制约,从而达到一种平衡。古罗马的统治者汲取了古希腊民主制在阶层对立中走向偏激的教训,在政权中引入了平民势力。古罗马共和国也尊重传统,初期的政体是贵族制,它走向共和政体的方式就是在贵族只中不断地增添民主制的因素。然而,古罗马共和国的政体可以用来统治一个城邦,却难以统治一个帝国。当古罗马从一个意大利城邦逐渐扩张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伴随着领土的扩张,新的公民不断地被纳入古罗马的政治体系中,这时提高行政效率就是大势所趋,古罗马的民主共和制难以适应新的时代。而相对来说,君主制的行政效率和可扩展性就强得多。因为君主制不需要考虑公民的参政议政,只要君主的军队能够占领的地方,就能够将这个地方纳入完全王权之下。所以,君主制国家的统治半径就可以大得多,尤其是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一个国家中的多数人都是穷人的时候,贫穷使民主的参与者大多愚昧无知,这个时候,搞民主必然失败。当民众生活困苦时,民众关心的往往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而不是统治者是否独裁的问题,所以古代历史上的大帝国几乎都是君主制的。古罗马的民主共和国最终也在权力斗争中演变为实行君主独裁制的罗马帝国。
启蒙运动前欧洲政治制度的演进,可以用地中海上由东到西的三个半岛和一个群岛来总结,那就是: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不列颠群岛。先有巴尔干半岛上的古希腊的民主国,后有亚平宁半岛上的古罗马的共和国,再有伊比利亚半岛上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的君主独裁帝国。古希腊的民主国和古罗马的共和国,都先后被更强大、更有效率的独裁体制灭亡或者取代。而西班牙的君主独裁制却最终败给了西边的岛国英国实行的君主共和制,英国在大宪章运动后逐渐确立的君主和贵族共和的体制,取代西班牙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展现出长久、顽强的活力。英国稳定、有效的政治体制也孕育出工业革命,引领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得到复兴,在经历了欧洲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德国的社会革命后,民主的思想在欧洲各国渐渐滋长,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贵族阶层大都遭到了沉重打击,贵族势力的削弱,使各国传统的君主与贵族共和的政体,大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民主元素。只有美国这个仿佛世外桃源的存在,一直保有比较强大的中产阶级,受到欧洲大陆左翼革命思潮的影响比较小。所以,美国在建国初始,模仿的就是古罗马的共和制而非古希腊的民主制。在这种共和制中,权力的来源更多的是依据传统而非选举,而在权力的分配中更多的注重分权与制衡,以及分权背后的各个利益集团的需求,更多的关注繁荣,而不是公平。不同于古罗马共和制的设置有非常浓厚的贵族制的色彩,美国的国父们则更强调通过有限的选举让贵族成为人民的代表。但他们同时对民主制的缺陷也保持非常的警惕。民主的原则主要被用在解释权力的来源上,而不是用在权力的分配上,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的选举权并没有开放给全体国民,而是控制在拥有相近文化传统的、有产的、白人精英男性手中。可以说欧洲的君主共和国受到几次战争的打击后,贵族阶层几乎被消灭殆尽,所以大都渐渐地演变为民主国,而美国则始终保持着贵族共和的传统。美国过去的繁荣主要不是由于民主,而是由于共和,民主是让多数派拥有权力,而共和是把所有的权力都关进笼子。所以共和往往能比民主更好的守护自由。很多一知半解的被启蒙者往往只知有民主,不知有自由,更不知有共和,因为自由和共和的概念比民主要复杂的多。很多欧洲人可能是受到托克威尔《论美国的民主》一书的影响,因为美国不像欧洲那样有国王,就把美国的共和国误解为民主国。而实际上,直到二战和60年代的民权运动后,民主这个词在美国才渐渐地从之前的贬义词演变为主流的褒义词。
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后,又有一些人开始讨论是不是该废除君主制,但是更多的英国人还是希望能够继续自己的传统,因为它经受过历史长久的考验。民主制真的就比君主制好吗?在缺乏共和传统的东方大国,民主制不可避免的滑向专制独裁。而拥有共和传统的美国也在快速地民主化,为了生存竞争,美国会不会步古罗马后尘最终也演变为一个独裁的帝国呢?中产阶级为主的美国,会不会成为流浪汉为主的美国呢?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民主成为权力分配的一个绝对原则,往往就意味着社会由占据数量优势的底层民众来做主金控配资·,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好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